【疫苗接種】浸大研究「疫苗猶豫」現象 建議公營機構就謠言分類澄清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7/14 22:13

分享:

分享:

浸大就市民的疫苗猶豫進行研究。(資料圖片)

本港自2月推出新冠疫苗接種計劃,接種率增長速度一直不高。香港浸會大學近日推出「助減香港市民疫苗猶豫」研究計劃,由浸大系統健康研究實驗室、傳理學院、計算機科學系的學者共同參與跨學科研究,向政府提供行動及推廣策略建議。

項目將每週定期發佈系列科學研究報告,聚焦「疫苗猶豫」相關因素及其對疫苗接受度的影響、新聞媒體及社交媒體「疫苗猶豫」的相關信息、公共傳播者對疫苗訊息的傳達、疫苗推廣及相關政策等議題,幫助市民減低「疫苗猶豫」。而研究亦會繪製「每日接種疫苗人數預測模型」,科學預測接種人數走勢,預測結果與香港特區政府公佈數字非常接近。

研究報告已展開的項目達15個,主題包括疫苗接受度和信心、公眾意見對疫苗猶豫的縱向變化研究、大眾如何揀選疫苗接種政策「套餐」等。而本周發佈最新的研究報告聚焦香港「疫苗猶豫」現況及原因,以及假新聞對有「疫苗猶豫」的市民延後接種疫苗的影響。研究團隊建議公共衛生專家有必要強調疫苗帶來的保護作用,以策劃更有效的疫苗接種溝通策略;逐步放開旅遊限制也有利於提高市民接種新冠疫苗的積極性。

首份研究為《問卷實驗探究疫苗選擇與接種時間》報告,當中發現自費接種疫苗,會減低市民的接種意願;對接種疫苗提供資助也會降低接種意願。而男性、年長、教育水平較低及收入較高的受訪者較傾向於提早接種疫苗;壓力較大的受訪者較可能提早接種疫苗。另外,對政府信任度較高的受訪者較可能提早接種疫苗,對朋友信任度高的受訪者則往往會推遲接種疫苗等。

另一份研究則為《香港關於新冠疫苗接種的錯誤資訊及公營機構的相關澄清工作報告(上)》,建議公營機構可考慮將針對謠言的澄清分類,第一類是對公眾影響較大的短期謠言,公營機構一般會進行「緊急闢謠或澄清」;長遠而言,應澄清一直存在的錯誤資訊,例如應宣傳疫苗接種的必要性。

研究計劃主席郭毅可教授表示,相信這種協作模式能夠加強公眾對本港新冠疫苗工作的信心。計劃副主席、傳理學院院長黃煜則表示,目前已有研究證明錯誤資訊是導致「疫苗猶豫」的重要原因,故如何運用有效的傳播手段向公眾提供可靠的疫苗資訊,是提高疫苗接種率的其中一個關鍵。
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責任編輯:徐紹軒